携手农科院 奋斗青春梦——农经所党代表亢志华
  正值青春热血时,我与农科院初相识。
  2007年,像无数莘莘学子一样,毕业工作,我很努力,也很幸运,经历了两轮面试和笔试之后,农科院接纳了我,我已然成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从事农业软科学研究的一名科技工作者。初识农科院,我被她风景秀丽、学科丰富、研究高端、为“三农”服务的内涵与外延所吸引。与所有农科院人一样,我为成为一名农科院人和农业科技工作者而自豪,并悄悄立下志向,要向为农贡献一生的农科老前辈们学习,向为农孜孜不倦的农科工作者们看齐。有了目标,工作便有了动力。我认真研习,加班加点,工作内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我的工作。与所有应届毕业生相同的是,刚入职的我们都要面对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而与大家不同的是,我还要面对从微观自然科学研究向宏观社会科学研究的转变。仍然记得刚入职时时任院长对我提出的要求,即是多的这一种转变。因为要转变,我身上的任务就多了一样,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利用工作之余学好农业经济、农业规划方面的知识。所以我将我的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脑子里充满了对工作的热情和设想,满满的正能量为我打通了工作中所有的障碍。
  美好青春奋斗时,我与农科院齐并肩。
  工作11年,围绕这两大转变,我做了许多努力,将满腔热情和无限激情融入到了工作中。从完成领导设置的课题,自己积极申报课题,到自己主持课题,成为研究团队的重要成员,能够指导新成员。这一切努力的源泉就是入职时我的农科梦。在最美好、最青春的11年时光里,我携手农科院,同进退,共承担,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围绕我入职后的专业,用我的专注,11年来我共主持省级以上课题10余项,院级课题6项,承担课题20余项,主笔规划20余项,撰写政策建议10余篇,撰写并发表论文30余篇。围绕“江苏现代农业发展、区域农业发展规划、江苏农业科技创新、江苏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以及生态补偿制度”等方面开展了学术研究,为院、省领导决策提供了政策建议。2012年首次撰写的《江苏农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政策建议获时任江苏省副省长徐呜的重要批示。此外,规划工作也是我们软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的重要工作。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钻研,取得国家注册咨询师资质。主笔的《江苏省洪泽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成功申报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主笔的《淮阴区刘老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总体规划》成功申报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园;主笔的《宿豫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区项目方案》成功申报了省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区;主笔的《江阴市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县实施方案》成功申报了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县;主笔的《南京市高淳区胥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成功申报了南京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参与完成的《江苏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划》成功申报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并被省科协授予“咨询项目创新奖”。在软科学研究方面较圆满完成了我入职时的两大转变,成为了研究团队的带头人和科研骨干。
  无限青春未来时,我与农科院共超越。
  11年的努力,历练了我,也让农科院更加接受了我。在努力科研,做好本职研究工作的同时,我也关心全院发展,热心服务群众。积极参与院多项文化建设活动,2008年在我院“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主题演讲比赛”中荣获二等奖;成功主持“家庭和谐之道”三八国际妇女节全院女性座谈会;参与全总工会第三届书香“三八”——“阳光女性、幸福生活”主题征文活动,并获得二等奖;2018年参加院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带领团队获得优胜奖。自己的努力也得到了院、所领导的认可和群众的拥护,2008年当选所团支部书记,任职3年内,带领团员青年传递积极向上,凝心聚力的正能量。2013年当选所工会主席,同年当选院工会委员,任职4年内,带领全所职工紧密团结在所党支部周围,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全所的科研服务工作中,营造了全所和谐安定的“大家庭”氛围。2014年当选所党支部委员,任职4年内,在支部书记的领导下,团结全所党员,率先争优,模范表率,带动全所职工努力拼博,群策群力开创农经所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时刻以我是党员为荣,时刻以我是党员为任,时刻以我是党员为训。党员的称号不是标榜在外,而是内化于心。青春美好,却也短暂。回首往事,任形势如何发展,任环境如何改变,我的青春梦想没有改变,我的工作岗位没有改变,我所坚持的软科学研究没有改变。作为党员,我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卓越功勋,我有的是自信与坚持,是热情与坚韧,是不断努力,不断鞭策,是满怀责任与爱,满怀希望与情。因为我相信只要拥有一颗青春的心,把无限的青春热情投入到未来的工作生活中,以农科院为荣,以农科人自居,携手农科院,奋斗青春梦,我与农科院必定共成长!